音律美的奥妙(二) 汉语是有声调的。近体诗和词曲所讲的平仄,正是由于声调的错落有致才实现了音乐般的韵律。 汉语(普通话)共有四个声调,即: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和去声。相应地,我们也可以把姓氏按声调区分为四类, 即:阴平类、阳平类、上声类和去声类。姓氏有声调的差异,它们对名的声调也就有了一定的要求。若将姓名按照 声调进行排列组合,从中就可以发现些有用的规律。 对应单名,每个姓氏都有四种声调组合形式。 (1) 阴平类: A. 阴──阴型 B. 阴──阳型 C. 阴──上型 D. 阴──去型 上述组合出来的声音都比较和谐,说明阴平类的姓氏有较强的组合能力。只是D类稍微逊色,它适合使用比较响亮的字眼,一般不使用在追求儒雅细腻格调的命名中。 (2) 阳平类: A. 阳──阴型 B. 阳──阳型 C. 阳──上型 D. 阳──去型 上述的四种类型中,A、C、D是理想的组合。B类缺乏一气呵成的整体感,人们在称呼时常常不自觉地改变姓氏的调。 (3) 上声类: A. 上──阴型 B. 上──阳型 C. 上──上型 D. 上──去型 上述的四种类型中,A、B、D是理想的组合。C类在称呼时一般要使姓氏异化为阳平。 (4) 去声类: A. 去──阴型 B. 去──阳型 C. 去──上型 D. 去──去型 上述的四种类型中,A、B、C是理想的组合。D类读起来给人吃力的感觉,称呼时一般要改变调值,最好不选。 对应双名,每个姓氏都有16种声调组合形式。 (1) 阴平类: A. 阴──阴──阴型 B. 阴──阴──阳型 C. 阴──阴──上型 D. 阴──阴──去型 E. 阴──阳──阴型 F. 阴──阳──阳型 G. 阴──阳──上型 H. 阴──阳──去型 J. 阴──上──阴型 K. 阴──上──阳型 L. 阴──上──上型 M. 阴──上──去型 N. 阴──去──阴型 O. 阴──去──阳型 P. 阴──去──上型 Q. 阴──去──去型 上述的16种类型中,E、H、J、K、M、N、O、P是理想的组合。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声调富于变化,尤以E、J、N为最佳,它们都是以阴平开头,以阴平结尾,首尾呼应,十分和谐。B、C、D、F、G五种,前四种是两阴或两阳连缀,语感平淡,G类虽有变化,读起来却有些拗口。A类是三阴平连缀,显得呆板拘谨,应避免。L 和Q类是两上或两去连缀,读起来拗口,听起来别扭。 (2) 阳平类: A. 阳──阳──阴型 B. 阳──阳──阳型 C. 阳──阳──上型 D. 阳──阳──去型 E. 阳──阴──阴型 F. 阳──阴──阳型 G. 阳──阴──上型 H. 阳──阴──去型 J. 阳──上──阴型 K. 阳──上──阳型 L. 阳──上──上型 M. 阳──上──去型 N. 阳──去──阴型 O. 阳──去──阳型 P. 阳──去──上型 Q. 阳──去──去型 上述的16种类型中,F、G、H、J、K、N、O、P是理想的组合。A、D、C、E、M 次之,需要在选字上下工夫。B、L、Q不宜采用。 (3) 上声类: A. 上──上──阴型 B. 上──上──阳型 C. 上──上──上型 D. 上──上──去型 E. 上──阴──阴型 F. 上──阴──阳型 G. 上──阴──上型 H. 上──阴──去型 J. 上──阳──阴型 K. 上──阳──阳型 L. 上──阳──上型 M. 上──阳──去型 N. 上──去──阴型 O. 上──去──阳型 P. 上──去──上型 Q. 上──去──去型 上述的16种类型中,E、F、G、H、J、M、N、O、P是理想的组合。K、L次之。A、B、C、D则不宜采用。 (4) 去声类: A. 去──去──阴型 B. 去──去──阳型 C. 去──去──上型 D. 去──去──去型 E. 去──阴──阴型 F. 去──阴──阳型 G. 去──阴──上型 H. 去──阴──去型 J. 去──阳──阴型 K. 去──阳──阳型 L. 去──阳──上型 M. 去──阳──去型 N. 去──上──阴型 O. 去──上──阳型 P. 去──上──上型 Q. 去──上──去型 上述的16种类型中,E、F、G、H、J、L、M、N、O、Q是理想的组合。其它则出现连缀现象,不宜采用。 总之,对每一个姓氏来说可以用来组合的声调只有十几种。但是声调的组合并非孤立的现象,在应用中一定要同所选的名字的字型和字意联系起来。